不要犹豫,点击播放我们的县CMMI认证流程宽松产品视频,让每一帧画面都为您揭示产品的独特之处,带给您前所未有的惊喜。
以下是:县CMMI认证流程宽松的图文介绍
GB/T19022-2003/ISO10012:200301J青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本标准是GB/丁19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0本标准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归口。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质检总局计量司、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渭、田武、王顺安、赵若江、戴润生、王为农、李仁良、黄耀文。GB/T19022-2003八SO10012:2003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L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上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权问题。ISO10012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ISO10012:2003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GB/T19022-2003/1S010012:2003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巾的测量活动)。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GB/T19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7.6和GB/T24001一1996的4.5.1图1测JR管理体系模式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19001,GB/T24001和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人。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15481(idt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他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室间比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齐ISO50001认证信息交流? ISO50001认证信息交流包括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保障信息传递的顺利、畅通。 一、信息交流的内容 内部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各部门的职能; 管理者和管理层的节能决策;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实现情况;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识别评价出的能源使用及主要能源使用;节能技术或管理经验;对影响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能源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外部评价的结果;不符合及纠正措施;体系运行的信息,如生产运行调度信息、能源绩效参数及时反馈信息。 外部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概况;企业能源管理手册、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更新;节能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对能源利用的要求及发布的政策,如节能监察机构出具的节能监察报告;外部机构对于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反馈,如能源利用检测报告、能源审计报告、热工测试报告等;与产品、能源利用有关的信息;能源基准、能源标杆的信息;与企业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包括发展趋势;可供采用的改进能源绩效的信息;财务信息,如成本节约或能源项目投资;成熟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其它需要与外部沟通的信息。 二、信息交流的方式 1.内部交流的方式 如运行调度指挥系统、文件、会议纪要、公告栏、意见箱、网站、电子邮件、日常生产高度会议、内部谈话、ERP办公系统等。 2.外部交流的方式 三、信息交流的原则 1.准确原则 2.及时原则 3.优先原则 四、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部门和职责 2.确定方式和内容 3.制定制度和措施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赫章分公司)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互惠互利的精神于您携手并进,共求发展,欢迎全国各地新老客户前来电洽淡采购 IATF16949认证。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2022-02-21浏览次数: 标准简介 能源管理体系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产物。2012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ISO50001:2011,并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借鉴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模式,结合能源管理的特点和特殊要求,运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的理念,采用国际通行的PDCA的模式,将管理和节能技术相融合,通过指导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帮助组织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提高组织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 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意义 CQC是国内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首批试点机构之一,在建设、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做了大量研究、试点工作。通过CQC提供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证明组织内部运行了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可以帮助组织: a)提高包括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耗在内的能源绩效; b)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服务)经营成本,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时保持竞争力; c)建立节能减排的理念,形成节能减排的自律机制,满足能耗指标和要求; 通过标杆比对,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样本